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这是教育部推出的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是以实际行动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体系迈出的重要一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一期项目包括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3月29日上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和应用进展成效。
吕玉刚司长介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运行应用情况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平台包括专题教育、课程教学、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实践经验等6个版块,共有36个二级栏目。
现有资源总量达到28052条,新增资源17300条。
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大力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在原“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基础上改版升级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于3月1日试运行,并于昨天正式上线。平台试运行以来,资源更加丰富,应用更加广泛,运行安全平稳,有效支撑了“双减”工作和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社会反响良好。
一、平台资源建设情况
平台资源建设坚持“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服务至上”,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教师、家长等不同群体实际需要,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教师改进教学,服务农村提高质量,服务家校协同育人,服务“双减”和“停课不停学”。
一是资源总量得到大幅增加。平台在原有专题教育和课程教学两个资源版块的基础上,新增加了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和教改实践经验等四个版块,共有36个二级栏目。现有资源总量达到28052条,新增资源17300条,增加1.6倍,其中,平台的课程教学资源目前上线了19个版本、452册教材的19508课时资源;还外链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数字科技馆、国家公共文化云、人民日报少年网、数字敦煌、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等一批重要专业网站。
二是资源功能注重全面育人。平台资源内容广泛,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专门开设了党史学习、爱国主义、品德教育、科普教育、生态文明、体育锻炼、文化艺术、劳动教育等栏目;着力支撑“双减”和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专门开设了作业命题、课后服务、学科研修、“双减”经验和防疫知识、生命与安全、心理健康等版块栏目,还专门提供了心理援助热线;着力实现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全过程育人,既有覆盖多个教材版本的各学科各年级全部课程学习资源,又有丰富的课后活动、研学实践、影视教育、经典阅读、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资源。
三是资源质量体现精品化。平台资源秉承“国家工程、质量至上”宗旨,坚持系统谋划、精心设计、严格标准、强化审核,切实把好政治关、坚持科学性、注重规范化。课程教学资源主要依托教育水平高的地区、办学水平高的学校、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和制作水平高的团队开发建设,每节课都经过教学设计、备课研究、课件创作、反复打磨等环节;其他资源坚持广泛遴选、好中选优、应连尽链,确保资源精品化、专业化、体系化。
四是资源来源坚持集成共建。平台资源建设得到了中央有关单位、地方教育部门和部分高等学校的大力支持。文旅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中国文联、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部门单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提供了丰富的各类优质资源;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提供了优质课程教学资源;67家出版单位提供了2004册电子版教材。
二、平台运行应用情况
平台试运行以来,教育部进一步加强了应用部署,各地各校高度重视,资源得到广泛应用,普遍反映平台使用便捷、响应速度快、丝滑无卡顿。
一是日均浏览不断攀升。3月1日-25日,累计浏览总量达7.2亿,日均浏览量2888万以上,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40倍,最高日浏览量达6433万;平台用户不仅覆盖了全国各省区市,还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也使用了平台资源。
二是应对疫情及时有效。3月14日以来,新冠疫情多地多点发生,部分地区中小学充分使用这个平台保障“停课不停学”,平台总体日均浏览量由3月份前两周的1291万左右提高至后两周的4619万以上,增加了2.6倍,其中疫情比较严重的辽宁、吉林、福建、山东等省份增幅均超过6.5倍,有效服务了疫情防控大局和“停课不停学”。
三是服务“双减”效果明显。去年7月中央“双减”文件发布后,平台浏览量、访问人次均呈现高位激增态势,截至今年2月底,原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日均浏览量达2104万,比“双减”文件发布前的日均浏览量增加17倍;今年3月1日平台升级改版试运行后,日均浏览量进一步增加,比“双减”前增加24倍。平台提供的课程教学、作业设计、课后服务、教师研修等资源得到了广大教师、学生的高度关注和广泛使用,特别是有效帮助解决了学生不参加校外培训后“在哪里学、学什么”的问题,进一步助力了学校“双减”工作。
四是支撑共享优质资源。平台给广大农村地区免费送去了优质教育资源,为促进教育公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西部许多农村边远地区利用平台资源实施“双师课堂”,开足开齐国家课程,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3月1日以来,广西浏览量超过5000万,陕西、甘肃浏览量超过2100万,内蒙古、云南浏览量超过1000万,这些省份日均浏览量是3月1日改版前的3倍。
下一步,将继续做好平台的建设工作,为广大中小学校、师生、家长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是持续丰富平台资源,完善资源建设机制,不断汇聚各类优质资源。
二是不断拓展平台功能,逐步实现对资源使用的跟踪反馈、过程性数据收集分析、个性化资源推送等。
三是大力推动平台应用,强化应用部署和培训,健全应用激励机制,抓好应用试点,推广一批典型经验,推动资源常态化应用。
陈子季司长介绍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和应用有关情况
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平台包括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教材资源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教师服务中心等4个版块。
截至目前,平台已有教师自建课程超17.8万门。
加快职业教育数字化步伐是提升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一、重大意义
一是革新传统治理模式。新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对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有助于职业教育加大数据分析应用的力度、深度和效度,实现个性化、精准化资源信息的智能推荐和服务,为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提供及时、全面、精准的数据支持,逐步形成“数治职教”治理新模式,解决好管理部门多、工作链条长、信息衰减快的问题。
二是革新传统评价模式。教育评价一直面临着科学性不足、反馈作用发挥不充分的窘境。通过数字化评价技术和手段,能够实现学生学习行为全数据采集分析,真实地测评学习者的认知结构、能力倾向和个性特征等,构建以学习者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测量与评价体系,实现实时采集、及时反馈、适时干预,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三是革新传统学校模式。数字化时代,职业院校将突破传统的“围墙”限制,成为形式上更丰富、本质上更自主、时间上更弹性、内容上更定制、方式上更混合的“技术技能学习中心”,为学生提供智能开放教学及实训环境,实现泛在学习。此外,数字技术还能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师生之间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均衡。
二、建设内容
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由四大版块组成:第一个版块是“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服务学习者享有优质便捷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提高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使用效率。第二个版块是“教材资源中心”,服务职业教育教材开发、选用、监管和评价等需要。第三个版块是“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服务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技能鉴定和竞赛考试等应用需要。第四个版块是“教师服务中心”,服务职业教育干部职工培训内容优化、培训质量提升。
这四大版块,通过一站式搜索模块和监测运行分析模块,既满足教师系统教、学生系统学数字资源需要,又服务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概括而言,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多主体开发建设。平台资源主要由优质职业院校联合优秀企业共同开发的标准化课程、示范性课程以及各种拓展资源组成,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譬如,每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均有17.5所优质职业院校16个头部企业参与开发,促进了教育链、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二是多维度个性应用。平台资源基于颗粒化开发供给,教师可以直接使用其中的标准化课程,也可对课程内容和拓展资源自行编辑,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课程,促进因材施教,保证教学效果。截至目前,平台已有教师自建课程超17.8万门,为“大规模个性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可能。
三是多层次提供服务。在提供丰富多样教学资源的同时,所有资源均同步设计了练习、复习、随堂测试等,学生可通过平台进行自学和学习自测。平台自动记录学生的线上学习、课堂互动、课后复习数据,由此计算出学生的知识掌握率、课堂互动率、教师响应率、线上活跃率等,为教师改进教学效果提供依据。资源使用数据、教学反馈情况等又能面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等提供多维度数据分析服务,赋能职业教育现代高质量体系建设。
三、工作举措
“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分三期建设。昨天上线的是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6月底完成其他各中心的开发和上线,12月底完成平台各规划功能的开发与上线。
一期上线的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包括:专业资源库、在线精品课、视频公开课3个模块。其中,专业资源库模块以专业为单位,为各类学习者和教师提供成完整系统的专业课程资源和学习包,包括全国优质职业院校优势专业联合企业共同开发的标准化、示范性课程以及各种拓展资源,教师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和编辑课程资源,形成符合自己需要的个性化课程;在线精品课模块覆盖所有行业门类,汇集职业教育领域优质的MOOC课程,供教师教、学生学;视频公开课模块以职业教育国家级获奖项目的课程资源为基础,为职业院校提供可选用、可观摩的课程。
下一步,将加快推进数字化进程,落实工作任务,围绕建成“优质职教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学生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教师教育教学与备课交流的平台”,陆续上线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教师能力提升中心、教材资源中心。
一是要丰富资源供给,建立更完善的国家、省、校三级互补的优质专业与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二是要开发搜索引擎,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资源库数字化学习资源搜索引擎以及智能资源推送服务,促进资源跨平台、跨学校、跨区域应用。
三是要加强应用监测,建立专业与课程资源完善的监测机制,科学引导资源开发、更新和淘汰。
吴岩司长介绍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和应用有关情况
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首批上线2万门优质课程,覆盖13个学科92个专业类。
链接“爱课程”和“学堂在线”两个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向世界提供900余门多语种课程。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面向“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教学需求,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倒逼改革,启动实施了“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近期,在总结以往中国高校慕课与在线教学发展经验基础上,广泛汇聚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了“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简称“智慧高教”)。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平台建设主要背景
中国慕课从2013年起步,教育部遵循“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支持各方建设了30余家综合类和专业类高等教育公共在线课程平台和技术平台。近年来,先后成立了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举办了中国慕课大会、世界慕课大会,发布了《中国慕课行动宣言》《慕课发展北京宣言》,推出了两个在线教学国际平台,系统推进慕课与在线教学的“建、用、学、管”,中国慕课与在线教育发展成效显著。截至2022年2月底,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超过5万门,选课人次近8亿,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人次超过3亿,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并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育部组织全国高校利用慕课与在线教学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不仅成功应对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停教、停学危机,而且审时度势、化危为机,掀起了一场高等教育领域的“学习革命”。仅2020年春季学期,就有108万高校教师开设了110万门在线课程,2259万学生参与学习。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改革不断深化,高校教师使用混合式教学比例已经从疫情前的34.8%提升至84.2%,基本形成了一整套包括理念、技术、标准、方法、评价等在内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方案。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高校师生及社会学习者对优质在线教育资源、高品质在线教育服务、规范化在线教学管理的需求日益强烈。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实施“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打造并推出“智慧高教”平台,旨在解决各类学习者在使用中遇到的资源分散、数据不通、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实现全国高等教育在线资源的便捷获取、高效运用、智能服务,为高等教育数字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平台建设总体考虑
坚持一个目标。“智慧高教”平台的建设目标是汇聚国内外最好大学、最好老师建设的最好课程,成为全球课程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用户最多的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实现两大核心功能。一是面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我国各类优质课程资源和教学服务。二是面向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管理者,提供师生线上教与学大数据监测与分析、课程监管等服务。
呈现五大特点:
——这是一个全球课程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首批上线的2万门课程是从1800所高校建设的5万门课程中精选的优质课程,课程覆盖了13个学科92个专业类,让更多的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走进各大学的网上课堂。
——这是一个汇聚国内国外最好大学、最好老师、最好课程的国家级综合课程平台。首批上线课程汇聚了众多名师大家、院士学者课程,学习者可以聆听到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医学大家钟南山和张文宏、著名敦煌学者樊锦诗精彩授课。
——这是一个为全国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教与学服务的国家级资源平台。以课程名、学科专业、高校、平台、专题、一流课程、热门课程、最新课程等多个路径实现“一站搜索全网好课”,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友好的个性化体验和服务。
——这是一个为全世界大学生和全球学习者提供多语种、国际化课程的开放平台。点击“爱课程”和“学堂在线”国际版,近千门多语种课程为海内外学生提供零距离的学习服务。
——这是一个为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提供教与学大数据分析研判的智能化管理平台。推进新常态下的在线教学建、用、学、管全过程智慧化治理,提高教育决策与管理水平。
三、平台的主要创新点
作为智慧教育平台,平台采用了先进的智联网引擎技术,在三个方面实现了技术创新与突破。
一是服务智能化。平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快捷搜索、智能推荐等方式,为学习者提供多种符合个性化学习要求的智慧服务,优化了用户体验。
二是数据精准化。平台对课程信息及学习数据进行实时采集、计算、分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定制化、精准化分析服务。
三是管理全量化。将所有在线课程平台的学分课程纳入管理范围,可集中反映我国在线课程发展全貌,具备门户的汇聚集中能力、开关控制能力,实现“平台管平台”。
四、下一步的工作考虑
智慧高教平台将持续在内容和技术上进行升级迭代,计划从四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汇聚全国金师金课,成为在线“金课堂”。下一步,将致力于建立覆盖高等教育所有学科专业的一流核心课程体系、核心教材体系、核心实验实训体系,汇聚名家名师名课,打造中国高等教育永远在线的“金课堂”。
二是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让全网好课尽在眼前。对大学生来说,打破了高校的物理围墙,实现了“一个平台在手,网罗天下好课”;对于广大社会学习者来说,让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愿景梦想成真;对大学老师来说,平台提供的全方位大数据分析和互动服务,给老师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帮助老师可以时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
三是提质量推公平,实现优质资源开放共享。下一步,平台将致力于促进“好校建好课”,高水平大学共建优质课程,分享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推动“强校带弱校”,深入实施“慕课西部行计划”,帮助西部高校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进教育公平。
四是扬帆出海,为世界高等教育贡献中国力量。智慧高教平台链接了“爱课程”和“学堂在线”两个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向世界提供900余门多语种课程,并向印尼捐赠60门高水平课程用于当地高校教学。同时,在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组织推动下,11个国家的13所著名大学开展国际学分互认,多所高校开设了全球融合式课程。今年12月份,还将召开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扩大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合作交流。
五是试点示范,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走深走实。将依托“智慧高教”平台,在全国选取部分省份和本科高校开展高等教育数字化改革试点建设,在平台建设应用、智慧场景搭建、教育数据治理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示范引领高等教育数字化融合创新发展。
相信“智慧高教”平台的正式推出和持续应用,将成为数字化时代高等教育的学习范式、教学范式创新的重要载体,将深刻改变教师的教、改变学生的学、改变教育的管、改变教学的形态,为持续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的学习革命、质量革命,加快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梦作出历史性贡献。
王辉司长介绍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有关情况
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打造24小时365天“全时化、智能化”平台,全国6万余名毕业班辅导员和2万余名就业工作人员,全部在平台注册。
面向2022届毕业生,汇集了380余万个岗位信息。
一、平台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要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
教育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1076万,当前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部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在原有教育部新职业网和24365智慧就业平台基础上,全新升级建成“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简称24365就业平台)。通过打造24小时365天“全时化、智能化”平台,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优质的“互联网+就业”服务,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机制,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二、平台的主要功能
平台是教育系统及有关部门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就业指导与就业管理的综合性平台。平台有PC端和手机端,主要提供以下服务内容:
一是面向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是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围绕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所需所求,平台主要提供求职服务、就业指导、重点引导等服务。
求职服务方面,毕业生可在线进行就业意愿登记、简历填写、职位检索等,获取职位推荐、专场招聘、网上签约等服务。就业指导方面,平台为毕业生提供生涯规划课程、学业与职业指南、师兄师姐去哪儿查询、就业培训、职业测评等,帮助毕业生明确目标、树立信心,提升求职技能和就业能力。重点引导方面,毕业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求职意愿,获取基层项目、重点领域就业等多方面的信息服务。
二是面向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在平台注册后,可便捷地参加招聘活动,发布岗位信息、筛选简历,与毕业生线上互动,达成意向后可直接网上签约;也可通过平台查询生源信息,了解意向学校和专业的毕业生总体情况。
三是面向就业战线。地方教育部门和高校通过平台可动态监测就业进展,调查和分析就业形势。全国6万余名毕业班辅导员和2万余名就业工作人员,全部在平台注册,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部署可一键直达,实现扁平化管理。
四是面向公众及所有用户。平台提供大量政策资讯、工作动态、高校就业质量报告等信息,用户也可通过平台链接到各地和高校的就业网站以及主要的社会招聘平台。
目前,平台已汇聚比较丰富的就业资源。面向2022届毕业生,汇集了380余万个岗位信息。平台正在举办“2022年邮政快递业网络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陕西专场”等五场招聘会。已上线“互联网+就业指导”直播课91期,涵盖就业形势与政策、行业分析、求职技巧等内容。平台还上线了“宏志助航”系列就业指导培训课程资源118个,提供44项职业测评、125个职业百科和578个职业案例。
三、平台的主要特点
24365就业平台按照“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的总要求,着力体现“政策信息的权威性、就业服务的公益性、岗位资源的开放性、功能使用的便捷性”,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信息真实。平台提供的高校毕业生信息,基于学信网学籍数据,确保毕业生信息的真实准确;平台通过与有关部门和第三方平台协作,核验用人单位信息,确保招聘单位信息真实有效。
二是互联共享。平台与有关社会招聘网站联合推出“24365校园招聘服务”;与部分网站实现岗位信息共享;与各地省级就业服务机构及有关高校就业网站建立链接。
三是一站服务。为毕业生提供从求职准备、就业指导、查询信息、简历投递到网上签约等一站式服务。同时,结合毕业生求职意愿等信息,平台主动为毕业生推送适合的岗位信息。
四是监测反馈。平台开展就业大数据分析,为高校学科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改革等提供决策支持。
下一步,将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持续完善和升级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进一步汇聚更多资源,完善功能应用,提升用户体验。期待更多高校毕业生通过平台找到合适的工作,更多用人单位通过平台找到合适的人才。欢迎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共同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贡献力量。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8655913493695534&wfr=spider&for=pc